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今日小编邀请我科顾喜喜副主任医师与各位分享一篇他的科普文章:免受一刀之苦-中医治未病之甲状腺篇。
甲状腺结节是指局限于甲状腺部位,由于甲状腺细胞异常生长而引起的肿块,是内分泌科或者普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CT,B超等常规体检的广泛开展,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等呈现高发趋势,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呈明显增长。其中高分辨率超声对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可高达20%-70%。甲状腺结节在西医可分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炎症性结节、囊肿及肿瘤性结节等。针对不同的甲状腺结节需要区别治疗。目前现代医学主要为定期随访超声、甲状腺激素抑制,大于4cm的甲状腺结节患者有手术治疗指征,部分短期内增长较快的甲状腺结节,没有特殊预防治疗手段,以消极等待随访为主。
中医治疗甲状腺疾病有着悠久历史,早在秦汉时期,黄帝内经就有许多关于甲状腺的经络生理病理等方面的论述,几千年来历代医家对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公元前3 世纪,我国已有关于瘿病的记载。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震亨以海藻等软坚散结为主治疗甲状腺疾病取得良好疗效。甲状腺疾病中医统称“瘿病”“瘿瘤”“瘿肿”或“瘿痈”。瘿病之病因病机,多由饮食失宜,水土失调以及情志不舒而导致气滞、血瘀、痰凝等病理因素壅结于颈前,导致颈前两侧或单侧结块。《外科正宗·瘿瘤论》有言:“夫人生瘿瘤之症,非阴阳正气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所成”。因此本病主要涉及肝脾肾等脏,虚实夹杂,本虚主要以气阴两虚为多,标实多为气滞、痰凝、血瘀等有形之实邪相聚。《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谓:“此乃因喜怒忧思有所郁而成也。
甲状腺结节可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往往通过超声检查发现,随着结节的发生发展,部分患者可出现颈部胀闷感、肿块、咽部有阻塞感或伴有声音嘶哑等临床症状。中医中药治疗甲状腺疾病有较好的疗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部分短期内生长较快的患者,部分大于4cm的结节的患者,经过2-3个月中药综合治疗,可以使肿块得到不同程度抑制缩小,从而免受一刀之苦。
顾喜喜副主任医师在二十余年临床实践中发现:气滞、痰凝、血瘀是甲状腺结节病机发展之关键、病理之基础,在辨证论治上采用软坚散结,行气活血之法。所谓“气不行则郁难开,痰不化则结难散”。故治疗上,以疏肝行气、化痰活血、软坚散结为主,自拟柴胡消瘰方,专为甲状腺结节疾病而设。全方由小柴胡汤和消瘰丸出入,方拟柴胡、当归、黄芩、丹参、赤芍、玄参、浙贝、牡蛎、夏枯草、青皮、陈皮等组成。方中夏枯草、牡蛎、玄参、浙贝为消瘰丸主要成分,化痰软坚散结;当归、丹参、赤芍活血化瘀;青皮,陈皮,郁金、行气调气;海藻散结治瘿气;柴胡,黄芩,清肝经郁热,消肿块;柴胡疏肝解郁,引经直达病所。诸药合用,则肝气得疏,痰浊能化,瘀血以清,瘿瘤可消。
病案举例:患者,李某,女,66岁,2020年11月26日初诊。主因“发现甲状腺肿块1年”就诊。发现甲状腺肿大,以右侧为主,伴咽部不适,口干、口苦,偶有咳嗽。甲状腺B超示:甲状腺叶多发性结节,右叶最大43 mm×32 mm,左叶最大27 mm×14mm,边界清楚,彩色多普勒超声考虑腺瘤及增生结节病变,部分伴囊性病变。甲状腺功能五项正常,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因超过4cm,外科建议手术治疗,患者畏惧手术,遂来就诊,证属痰凝血瘀气结,治以疏肝理气、化痰活血、软坚散结。处方以柴胡消瘰方加减:柴胡 12 g,当归 10 g,黄芩 10g,丹参 30 g,赤芍10 g,玄参 10g,浙贝 12 g,牡蛎 30 g,夏枯草19 g,海藻 10 g,郁金 9 g,枳壳 9 g,青皮 9 g,陈皮 12 g,半夏 9 g,猫爪草20g前后共约3月。服药后情绪较前好转,口干口苦消失,咽部不适减轻明显,自觉甲状腺肿块明显缩小。超声提示右叶最大14mm×10mm,左叶最大12mm×9cm。免除了一刀之苦。患者十分喜悦,目前继续随访中。
注意事项:
1.服用中药之前后建议甲状腺超声对比,以明确疗效;
2.普外科及内分泌科就诊,排除合并甲状腺恶性病变及免疫性甲状腺炎;
3.必要时穿刺明确结节性质;
4.甲状腺结节发病率高,部分生长较快结节建议在1-2cm时即可进行预防性中药治疗,以防患未然,大于4cm畏惧手术患者可以尝试服用中药。